现在是:
 设为首页   加入收藏
 
菏泽学院郓城分校
 本站首页 | 分校概况 | 校园资讯 | 党建工作 | 教务教研 | 人才培养 | 招生就业 | 学团在线 | 特色荟萃 | 学院主站 

本栏文章列表  

从教育家精神领悟教师的三重使命  
郓城分校教师收看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  
大爱无疆谱赞歌——记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 
致敬!山东韩冰川老师入选“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”  
致敬!照亮未来的擎灯人——记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 

郓城分校组织教职工观看纪录片《良师》  
做一颗永不生锈的“螺丝钉”  
高原上绽开最美“雪莲花”  
责任与陪伴让学生看见最美的风景  
让每一个盲孩子挺起胸膛向前走  
共81条  
首页上页

 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教师楷模>>正文
 
领着孩子慢慢走进有声世界
2015-12-30 10:34     (点击: )

——记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李银环

李银环指导学生观察画上的植物

开学前一天,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李银环和其他9名新当选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起,到北京电影学院参加电影《启功》的首映礼。

扎着马尾辫、穿着花裙子,在舞台上接过学生献上的花束时,李银环脸上的笑容甚至有些羞涩,此刻的她不像个从教27年的教师,更像一个刚刚受到表扬的学生。

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落幕,灯光亮起,她的眼眶红红的,还有没擦干的泪水。“我哭了好几次,看到启功先生跪他的老师,看到他去跟老师告别却不能进门,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。”李银环说,“好老师都会成就他的学生,也一定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爱。”

爱是良方,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

电影里,师生分别的场景让李银环潸然泪下,现实中,她也有过同样的感受。多年前,班上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退学了。当孩子含着泪一步一回头地走了以后,李银环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。“不行,一定把孩子要回来”。她骑上车,走了100多里地,终于找到了学生的家。她对家长说:“您别着急,孩子上学的事我来想办法。”回来后,她找校长、找残联,把孩子上学的困难一一汇报。终于,残联给孩子送来了资助,学校减免了孩子的上学费用,孩子又回到学校。

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,彻底改变了这名学生。他在体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,多次代表市、区参加全国特奥会、市特奥会,获得多块金牌、银牌。

孩子是需要爱的,尤其是残疾孩子。他们因残导致不会沟通、不会表达,甚至把自己的内心死死封闭起来。怎样才能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?李银环的回答是:爱是良方。班里的孩子有的思维迟钝,行动迟缓,还有一些偏执行为,甚至有的孩子还把她当成仇人,又打又抓又咬。

面对这些,李银环丝毫不在意。每天早晨她早早来到教室,开窗、扫地、擦桌椅,以清新的环境欢迎孩子们;课上耐心地教他们学习;课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;天冷了,帮他们穿上外衣;天热了,给他们擦去汗水;指甲、头发长了,给他们剪;脸、手脏了,给他们洗。

在她的教学语言中,没有埋怨,没有责怪,更没有呵斥。他们回答问题有错时,她就用微笑、耐心、启发、等待,引导他们正确回答。当他们犯了错,她会摸摸他们的头,用眼神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。

宽容和无微不至的关爱,滋润着这些残疾孩子们的心田。渐渐地,他们就认可并喜欢上了她。

钻研学识,学生需要时能扶一把

电影里,启功虽然只是中学肄业,却被慧眼识才的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聘为大学教师。李银环说:“某种程度上,教师就是学生的‘贵人’,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扶一把。特教和普教的区别,无非是扶的时候用的力再大一些。”

李银环从事聋康工作之初,没有完全适用的教材,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,更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。学生年龄小的三四岁,大的十六七岁,差异极大。而且,大多数孩子入学前,没有经过任何语言训练,有的还是聋、脑瘫加智障的多重残疾孩子。如何让他们学会交流、认字、计算呢?

她向书本学、向同事学、向兄弟学校的教师学。课下,她还进修相关的大专、大本、研究生课程。凭着一股韧劲儿,让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扎实。

在实践中,李银环发现拼音是聋儿走进有声世界的一把钥匙,她就从语言学、语音学、治疗学等多角度去研究每一个拼音。为了掌握每个音发音时的口型、舌位、气流、颤动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反应规律,她衣袋里每天都放着一面小镜子,中午别人休息时,她便拿出来反复练习、琢磨;下班后,别人都离开了学校,她却加班练习;晚上,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,她就把自己关在厕所里练。

她总结出了活动舌位图、无意识发音、身体辅助法等多种拼音教学方法,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。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,她还编写出适合聋儿的《语言训练》教材。

在通州区培智学校校庆大会上,一名聋生走上讲台,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:“我姓曹,今年12岁了。你可知道,3年前,我不会叫爸爸、妈妈,是李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写字,教我说话。现在我学会了叫爸爸、妈妈,但我最想叫的是我的老师——我的好妈妈,妈妈……”

在会场热烈的掌声中,一旁的李银环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来。为了让这个孩子学会发音,李银环一遍一遍地教,直到孩子发出声来。

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能扶一把,就是这个朴素的目标,让李银环多年来一直坚持课题研究。目前,她已有50多篇论文获区、市及国家级奖项。在全市“特教基本功大赛”中,她获得了语文学科“四项全能第一名”。

携手家长 共助学生健康成长

残疾儿童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,往往超过正常的儿童。怎样让家长和自己一起育人?李银环认为,要让家长关注孩子,看到希望,放眼未来。

她从与家长沟通做起。家长每次接孩子,李银环都与他们交流,并利用业余时间家访,探求家长的心声。她还使用家长联系卡,每天向家长汇报孩子们的情况。她知道,哪怕是一点点细微的变化,也能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。

班里有一个6岁的聋儿。聋儿的妈妈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孩子,从不带他上街,也不许他下楼和别的孩子玩。外出时,妈妈要求他摘掉助听器,要求他不许出声,更不许他用手比画。6岁的孩子本来都是天真烂漫,而这个6岁孩子却是谨小慎微、不苟言笑。有一次,李银环带学生们去天安门,别的孩子都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、蹦蹦跳跳,只有他揪着老师的衣服躲到背后。

为了转变家长的错误思想和做法,李银环一个学期家访了5次,与孩子的妈妈促膝谈心。一开始的谈话多是在他妈妈的哭声中度过的。李银环聆听她内心的痛苦,和她一起落泪,并细心开导。慢慢地,她们的谈话里出现了笑声。孩子的妈妈渐渐从逃避现实变成接受现实、正视现实,终于让孩子找回了欢乐。

李银环的教学工作很繁重,可当残联、学校把送教上门的任务交给她时,她总是欣然接受。

利用空余时间,她打电话或走访了近百名极重度残障儿童的家庭。在她的鼓励和劝说下,10多名残障稍轻一点的孩子第一次走进学校。

27年的特教生涯,让李银环的耳朵有些聋,嗓子也沙哑了。她说:“我从没有后悔,看到我的学生有进步,我就感到自豪、幸福。”

2010年,李银环获得了北京市通州区首届杰出人才奖,她把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,并成立了培智学校的教师专项奖金——特教红烛奖。2012年,她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教师奖,又把奖金用于成立学生专项奖金——“白天鹅”奖。 (记者 施剑松)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5年9月8日第1版

关闭窗口

Copyright ©菏泽学院郓城分校网站 http://ycfx.hezeu.edu.cn/. Cn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山东省郓城县东门街南段9号 邮政编码:274700 电话:0530-6523259